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f******g 发布时间:2022年5月1日 21:37
[单选题]

空气,水,金属固体的热导率分别为λ1λ2λ3,其大小顺序

A . λ1>λ2>λ3B . λ1<λ2<λ3C . λ2>λ3>λ1 D . λ2<λ3<λ1

参考答案
十点题库官方参考答案 (由十点题库聘请的专业题库老师提供的解答)
更多“

‎下选哪个选项中的古文字是象形字?()
‎下选哪个选项中的古文字是象形字?()
点击查看答案
三、事件排序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一般知识和对事件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做些补充或合理的假设:以填补缺欠的信息。每道题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数字序列,请你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注意要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A.3-5-1-4-2B.3-1-5-4-2C.5-3-1-4-2D.2-3-4-5-1
点击查看答案
患者,男性,46岁,无松动,无叩痛,X线片显示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牙龈萎缩,无松动,无叩痛,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达根长1/3,如患者要求固定修复,设计应为
A.
为基牙的固定桥修复
B.
为基牙的固定桥修复
C.
为基牙的固定桥修复
D.
为基牙的固定桥修复
E.
为基牙的固定桥修复
点击查看答案
进行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为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找到()。
A.用户依据
B.市场依据
C.资源依据
D.需求依据
E.技术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患者女,30岁。颈部增粗,伴食欲亢进、消瘦、手颤、怕热、多汗半年,以原发性甲亢收入院。查体:眼球突出,眼裂增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软、可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血压140/90mmHg,脉搏;120次/分,准备手术治疗。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患者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护理措施中哪项错误()
A . A.观察生命体征
B . 注意颈部肿胀
C . 观察发音和进食情况
D . 取半卧位
E . 遵医嘱服甲状腺片并每日检查血象
点击查看答案
余压透平进出口煤气管道上应设有可靠的隔断装置,入口管道上还应设有紧急切断阀,当需紧急停机时,能在1min内使煤气切断,透平自动停车。
A . 正确
B . 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过程实录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 【学生】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像有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视频】播放水果电池充电 【提问1】这个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一般都伴随着能量的产生,有的转化为热能,有的转化为光能,这个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板书】一、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过渡】原电池究竟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今天让我们走上科学的探索之路,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实验。 【实验】我们一起看以下四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第二个实验是将铜片放入硫酸溶液;第三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设问】大家就各个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生1】第一个实验锌片放入硫酸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氢气。 【生2】第二个实验铜片放入硫酸溶液无气泡产生,是因为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3】第三个实验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硫酸溶液中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没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锌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氢气,铜不活泼,不能置换出氢气。 【生4】第四个实验是将锌片和铜片接触放入硫酸溶液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上没有气泡产生,应该是铜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生5】如果可能是铜与硫酸反应,那么实验中有Cu2+,溶液应该变为蓝色,但是实验中溶液没有变成蓝色,所以应该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 【老师】学生对前三个实验解释的很正确,那么对于第四个实验,有学生说是锌与硫酸发生反应,那么为什么在铜片上产生了气泡,而不是在锌片。 【学生讨论】因为锌把电子转移到铜片上。 【提问】电子从何而来?电子是从溶液传递还是锌片与铜片的接触点传递的呢? 【回答】是接触点传递的,如果是溶液传递的,电子应该可以传递到铜的表面的,第三个实验应该铜片表面会产生气泡。 【讲述】如果有电子的移动就应该会有电流,那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起来,在导线之间接入灯泡。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电流的产生原理。 【多媒体展示】Cu-Zn原电池闭合状态下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模拟与实验4相似,并展示 Cu片、Zn片上得失电子的反应式。 【讲述】在这个装置中锌片失去电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递给铜片,溶液中的H+在铜片的表面得到电子变成氢气,该装置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外电路产生了电流,电子由Zn片流出,产生了电能 【过渡】原电池的组成部分有哪些?那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怎样的呢?(改变实验的一个因子) 【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①电极材料:同种电极与不同种电极;②电解质溶液: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③通络:闭合回路的形成。暗示以此确定设计实验的探究方向。 【讲解】上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那么,原电池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也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探究一】电极的探究 【探究二】电路的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总结汇报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 【板书】略。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教学方法都有哪些,并指出他们教学过程中的某个亮点。 (2)以李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好的化学课程导入的要求是什么?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课堂中实验探究的基本教学思路。
点击查看答案
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
点击查看答案
给水管道安装必须达到哪些条件()。
A . 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
B . 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材相同的管件
C . 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D . 生活给水管道选择不锈钢的管材
E . 生活给水管道选择金属材料
点击查看答案
对于飞鹤奶粉两小时生态圈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牧场全部布局在工厂周边10-30公里
B.鲜奶“0”接触,直接进入奶车,三分钟内快速制冷到4摄氏度左右,恒温运送到工厂,经严格检验后,两小时加工成粉
C.鲜奶“0”接触,直接进入奶车,10分钟内快速制冷到4摄氏度左右,恒温运送到工厂,经严格检验后,两小时加工成粉
D.100%鲜奶生产,保证鲜活营养
点击查看答案
融资租赁形式包括( )。
A.售后租回
B.直接租赁
C.杠杆租赁
D.混合租赁
点击查看答案
关于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与外电路的联接,取决于零序电流的流通路径
B.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星形接法绕组能与外电路接通
C.变压器三角形接法的绕组中,零序电势可以作用到外电路去
D.变压器三角形接法时,三相绕组中形成零序环流
点击查看答案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加入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有()
A.《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B.《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C.《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D.《世界版权公约》; E.《专利合作条约》。
点击查看答案
氯苯为乙烯型卤代芳烃。
点击查看答案
偶然所得适用的税率是()。
A.45%
B.30%
C.20%
D.5%
点击查看答案
客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