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后,根据材料选出正确的论述( )。 我们综观现代派的作品,很多都是以变形为其外部艺术特征的,如《地洞》《城堡》《等待戈多》《椅子》《犀牛》《第二十二条军规》《顶呱呱早餐》《万有引力之虹》等。因为现代派文学所要表达的,是对世界的一种负面的经验,并且是极端化的负面经验,而变形则是这种经验在艺术表达上的必然选择。在这里,新的内容在寻找新的形式,新的形式也在呼应新的内容,两者一拍即合,融为有机的整体,以至消弭了内容和形式的界线。尤涅斯库说:“我觉得需要那种现实的必不可少的变形,这种变形只有虚构,即所谓艺术创造才使之具有意义,使之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现代派文学将艺术变形作为自身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破坏了传统的统一性、和谐性的审美标准,是因为这些作家在精神上已经丧失了对人和世界的统一性、和谐性的任何信念,而需要相应的形式来使关于人和世界的新的观念得到准确的表达。早在19世纪中叶,当现代主义刚刚萌芽,波德莱尔就在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恶之花》中大量地使用了变形的艺术手法。《恶之花》是一个征兆,一种先声,预示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正在萌动。传统的美学规范如理性、典雅、和谐等惨遭颠覆,新的规范如丑陋、污秽、亵渎等正在从边缘向中心挺进,并准备堂而皇之地充当主角,而变形则是新的美学规范必不可少的艺术法则。只有当事物和人物处于一种扭曲的变异的状态,才能够表达作家们对世界的那种新的观察。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波德莱尔的确表现出了惊人的历史敏锐性。还有卡夫卡《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大甲虫是全篇构思的基础。小说表现的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包括亲人之间的冷漠。这种冷漠如果用传统的美学方式来表达,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现在这样一种振聋发聩的效果的。只有通过变形的艺术方法,才能够在精神上排除一切遮掩,直趋事情的本质。在这里,没有变形就不可能将事情的本质如此强烈地凸现出来,给读者的内心以猛烈地一击。由此可见,作者要表达价值观念上的负面经验,而且是具有极端性的负面经验,就非用变形的艺术手法不可。还有他写于生命晚期的《地洞》,写的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动物对世界的恐惧。为了安全它造了个洞穴,可造了洞穴反而更加失去了安全感,惶惶不可终日。这里是通过小动物来写人对世界的感受和经验,人正是处于这样一种悖论之中,为了逃避恐惧获得安全感而有了许多创造,但这些创造使人陷入了更大的恐惧。这不正是人类在新的时代的生活经验吗?变形艺术使这种人类经验获得了一种深切而本质化的表达。其它作品也是如此。如《等待戈多》,“等待”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等待,“戈多”也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用这种变形的方式表现生活,将生活直接提升到形而上的境界、哲学的境界来予以审视,使救赎无望的主题得到了透彻的表达。又如《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条军规本身是子虚乌有的,但将它看做社会官僚体制对人的压抑,看做整个社会的一种体制性的疯狂,又的确是非常准确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权势者手中的万能武器,一种合法化制度化的强盗逻辑,任何反抗和异议,都被视为是违反军规的。从这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例证中,我们看到,变形具有怎样的艺术力量,它能够凸现事物的本质,直趋事物的内核,将被日常生活遮蔽着的真相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 ——摘自阎真《变形:人性扭曲的艺术表达》,载《中南大学学报》,2003年2月 根据上述材料,选出论述正确的选项( )。
A. 因为要表达某些极端化的负面经验,变形是诸如《变形记》《地洞》《椅子》等现代主义作品艺术表现的必然选择 B.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运用变形艺术的先声 C. 卡夫卡的《变形记》表明要表达价值观念上的负面经验,而且是具有极端性的负面经验,就非用变形的艺术手法不可 D. 卡夫卡《地洞》借小动物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感受,传达了人类在新的时代的生活经验 E. 《等待戈多》《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艺术变形来表现生活,将被日常生活所遮蔽的真相直接呈现在人们面前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