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其一,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过程,也就是 (1) 的外汇概念;其二,国家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也就是 (2) 的外汇概念。通常意义上的外汇都是指后者。外汇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外汇是以 (3) 表示的资产,外汇必须是可以 (4) 成其他形式的,或者以其他货币表示的资产。因此,外汇并不仅仅包括可兑换的外国货币,外汇资产的形式有很多,例如, (5) 、 (6) 、 (7) 等。 (8) 是外汇这一特殊商品的价格,又称 (9) ,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者比价,或者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10) 和间接标价法是两种基本的汇率标价方法。前者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后者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目前,国际市场上通行的 (11) ,是以美元作为标准公布外汇牌价。汇率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12) 和套算汇率;电汇汇率、 (13) 和票汇汇率;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19 世纪初到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是 (14) 制度,各国货币都以黄金铸成,金铸币有一定的重量和成色,有法定含金量;金币可以 (15) 、 (16) 、自由输出入,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这种货币制度下,汇率是相当稳定的,这是因为两种货币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即两种货币 (17) 之比。而各国货币法定的含金量一旦确定,一般不轻易改动,因而铸币平价是比较稳定的。当然,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同样会根据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而上下浮动。当某种货币供不应求时,汇价会上涨,超过铸币平价;反之,汇价就会下跌,低于铸币平价。但是,汇率变动不是无限制的,而是在铸币平价上下各一定界限内,这个界限就是(18) 。汇率波动上限是 (19) 点;下限是 (20) 点。 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出现了纸币本位制度。汇率决定的基础不再是铸币平价,而是两国货币的 (21) 对比。它可以用表明通货膨胀程度的 (22) 来衡量。与金本位制不同,纸币制度下汇率波动没有黄金输送点的制约,是无限的。此时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国际收支差额、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财政货币政策、投机资本、政府的市场干预、一国经济实力以及其他非经济和非市场的因素。 汇率变化还会对贸易收支、价格水平、资本流动、外汇储备、财政税收、收入分配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产生影响。汇率波动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一向是国际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一般认为,一国货币 (23) ,有利于该国出口,不利于该国进口;反之,一国货币 (24) ,有利于该国进口,不利于该国出口。于是,很多国家便以本币贬值作为促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这就是 (25) 。但是,这一政策存在很多问题,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货币贬值要发挥对出口的推动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著名的 (26) 。 人民币汇率是我国货币——人民币对外币的比价,是其对外价值的体现,长期以来由政府授权的 (28) 统一制定、调整和管理。人民币汇率采用 (29) ,以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合人民币若干元。1994年1月1日,我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实施银行结汇售汇制,并建立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进了汇率形成机制。1996年12月,我国实现了人民币 (30) 下的完全可兑换。自2005年7月21日之后,为了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我国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进一步放松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完善外汇市场和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范围限制。 (30.0分)
点击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