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 .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 .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 .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3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 .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 .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 .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 .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 .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 B .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 .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 .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15.0分)
点击查看答案